引言
真研真思求歸真,各美其美與共美。為貫徹新課標精神,提升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學科教研平臺,聊城三中2022-2023學年項目化教學課例展示活動拉開帷幕。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此項活動由教師發展中心主辦,各教研組積極響應,精心組織?;顒訉⒈?/font>“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的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項目化學習,以微項目點亮特色課堂,撬動教與學的方式變革,傾力打造指向核心素養的優秀課堂教學范例。一堂堂精彩絕倫的示范課,盡展教學魅力;一次次巧妙的師生碰撞,力促深度學習?!熬`蕾花樹株株秀,破土春筍節節高”。此次活動的開展,極大促進了教研組團隊整體水平的提升,為聊城三中的教學質量持續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我校積極推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更新。2023年3月11日上午,聊城三中語文學科項目化教學課例兼同課異構活動在科創中心二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活動由教師發展中心主辦,我校全體語文教師參與。教學校長王永輝、教師發展中學主任劉立賢、副主任肖雅蓉主任參加了語文組聽評課活動。
一、目標確立——指向高考,素養為綱
項目化設計是在項目化學習視域下,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一個驅動性問題作深入持續的探究,為學生架構任務與活動的教學設計,既要深入理解“單篇”,也要整體把握任務群所承擔的任務。
本次授課的課文是《說“木葉”》,《說“木葉”》屬于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第三單元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這一單元要求培養的核心素養有:1.學習知識性讀物的閱讀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 2.把握關鍵概念和術語,理解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3.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體會文章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4.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實際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學會寫事理說明文。
基于以上學科素養的要求,黃英華老師設計了文學短評的項目,并將目標設定為: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2.辨析樹葉、木葉意象的不同特點,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藝術特點。3.理解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征。 趙淑嬌老師將微項目“韋恩圖”的設計巧妙地融入到課堂當中,將學習目標設定為:1.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2.掌握概念分析法。
以學科素養為最高指引,以學習目標為具體要求,黃英華老師和趙淑嬌老師呈現了兩場別開生面的項目化展示課例。
二、授課環節——別開生面,精彩紛呈
結合高一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方法和思維的積累,黃英華老師的課堂圍繞著《說“木葉”》這一文本進行了深入挖掘,從文章思路到關鍵意象的把握,逐層設計問題,讓學生對“暗示性”關鍵概念進行了深入理解,從學術的角度給了學生以高度上的指點。
在探究問題的活動過程當中,黃英華老師循循善誘,對展示的學生進行了恰如其分的點評和指導,充分尊重學情,展現出了駕馭課堂的語文智慧,讓人如沐春風,收獲頗豐。
趙淑嬌老師以貼近生活的情境導入,語言風趣幽默,充分調動了學生興趣,自然進入課堂授課環節。新穎的課堂設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一個跨學科的學習工具“韋恩圖”的利用,讓這節課有了第一個小亮點。同時,本節課也利用表格對文本進行了深入挖掘。環節之間過度流暢,語言凝練。一節課下來,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充分理解了關鍵概念,掌握了閱讀實用類文本的閱讀方法,完整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這一技能直接鏈接新高考中非連續性文本的考察,實用性極強,充分顯示了教師對這樣一篇詩性和理性的交織文本的高度駕馭能力。
三、說課環節——條分縷析,重點突出
首先是趙淑嬌老師和黃英華老師的說課環節。
趙淑嬌老師從學情、教學設計、說課收獲三個環節展開了自己的說課,她表明本堂課明確兩個目標:一是讓學生明白詩歌語言的暗示性,而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正是《說“木葉”》這篇課文的要義;二是掌握概念分析法,學會閱讀知識性讀物。所以本堂課借助微項目而進行的的教學設計,讓同學們通過帶著活動任務有目的的去瀏覽、速讀、精讀,充分閱讀文本,一步步分析木葉樹葉落木落葉的概念,從而理清這幾個藝術形象的差別與聯系。在梳理這幾者的概念關系時,又跨學科給與學生學習支架,采用了韋恩圖的形式,讓語文抽象模糊的概念邏輯關系,一下子變得清晰可觀。而通過對比木葉與樹葉存在著不同的藝術特征,也明確了作者想告訴我們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這一特點,也就解決了木葉為什么是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而樹葉卻不是的文學問題。原本學生讀不下去《說“木葉”》,通過項目活動的設置,就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習真實有效的發生,使學得的知識,獲得的體驗能夠明確、能夠深刻。
黃英華老師從教材和學情分析、教法和教學過程設計、目標達成情況和反思三個環節展開了自己的說課。她表明通過這堂課看到了學生的無限潛力,真正懂得了教學相長的內涵。同時,在備課過程中,不斷參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國考試大綱》和《項目化教學》的相關論著,意識到想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應該以“核心素養”為引領,以“教考結合”為指引,以“教材”為陣地,引導學生真正靜下心來思考、總結、體悟,方能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語文味”,也才真正適應新高考的形式,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四、評課環節——出口成章,高屋建瓴
之后,馬凌霄老師和李健老師給這次活動進行了精彩的評課。
馬凌霄老師對趙淑嬌老師的課進行了細致且條理清晰地評課,她認為趙淑嬌老師的課細致全面、深刻實用、亮點突出。亮點一是緊扣教材,精準把脈。這節課的目標,準在對接課標,準在緊扣教材,準在契合單元任務;準在達成人文主題,精準對標,毫無偏離。亮點二是巧設項目,經“實”致用,對接高考,回歸教材。亮點三是創新設計,點燃激情。新在激發探究:學生情緒飽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小組討論有序、熱烈,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積極展現自我,真正發展自我。
李健老師對黃英華老師的課進行了高屋建瓴地評課,她認為黃英華老師的課達到了項目化的真正目的,學生有成果有收獲,且整節課以學生為中心,以課本為抓手,以學生素養為導向,以文化傳統為引導。在此基礎上,學生運用探究到的詩歌鑒賞方法完成項目任務,學以致用。真正達到了從簡單記憶的積累學習,向以理解促進應用遷移的學習轉變,這剛好契合了項目化學習的內涵:“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借助多種資源自主開展研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問題的新型方式?!北M顯教學設計的用心和教學相長的魅力。
在最后的評課中,王永輝校長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項目化學習課例,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希冀。首先,課堂應做到更加細節化,對課堂內容的篩選、取舍應反復掂量,對課件設計更追求精致,對課堂語言更細致打磨,對課堂環節時間更精準把控。其次是提高教與學的融合度,提高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借助多種資源自主開展研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問題的能力。最后是希望語文教師在授課期間可以采用畫面的方式幫助學生更身臨其境地感受意象和詩句,并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王永輝校長對兩位授課老師和兩位評課老師進行了高度評價,能夠看出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學識和豐富的教學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次語文項目化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度學習,讓老師們在觀摩中獲得啟發,是一場有益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相信,項目化學習不僅會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而且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最終在變革過程中提升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和我校教師的課程領導力。期待我校的項目化教學活動越辦越好!